“看着陈列在宜就村史馆里的三块石碑,细数上面密密麻麻刻着的捐银人名,仿佛回到了百年前,王际唐组织修建羊蹄江铁索桥的场景......”
在几个月前
这三块石碑
还在村巷里被人踩马踏车压
从“不起眼”的石板
恢复为文物“身份”
只不过是检察官
在人群中多看了它一眼
这一眼
把藏在尘土下的更迭变迁
再次呈现到了世人的眼前
只因为多看了你一眼
今年初春的一个正午,我和同事到乡下办案,途径一个叫羊蹄江的小村子,村巷水沟边一块方正平整的石板引起我的注意,走近仔细端量,发现这块石板上刻满了字,但因泥土包裹,字迹模糊不清,用清水冲洗后,能看清石碑上密密麻麻镌刻着众多人名和捐银情况,其中还有“捐铁索税银”和“王际唐撰题”等字样,这让我意识到,这块石碑应该与我们最近办理的羊蹄江铁索桥遗址保护公益诉讼案件有关。
为了印证我的想法,我们向村民小组负责人和村中长者了解相关情况,并结合碑文部分内容,初步弄清这块石碑是晚清时期,永仁(苴却)本地人王际唐(光绪年间举人)带头主持在永仁(苴却)境内募捐修建羊蹄江铁索桥的功德记事石碑。此外,这样的石碑还有两块,均埋在了一户村民大门外的路面中,这三块石碑被遗落在村巷中,长期遭受人踩马踏车压,随时都有再被损坏的可能。
探寻你的前世今生
为了弄清石碑的来历,我无数次穿行在村巷中,访石碑的前世今生,寻铁索桥的过往风云。这三块石碑属于羊蹄江铁索桥遗址文物的一部分,原永仁羊蹄江铁索桥位于今永仁县宜就镇羊蹄江村北羊蹄江上,是南方丝绸之路(唐贞观年间开辟的清溪道)四川盆地入云南交通要道的咽喉之地,是姚嶲古驿道的必经之所。该桥的修成贯通,为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和民族融合交流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永仁地方志称王际唐修建羊蹄江铁索桥一事为“唐公善举”,后来永仁境内交通改善,羊蹄江铁索桥被逐渐废弃乃至损毁,其遗留的桥墩基座等遗物(址)于2009年被永仁县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这三块石碑的发现,对于今后研究永仁晚清时期经贸交通和历史人文具有很大的参考价值。
只想为你找个家
为了妥善安置三块石碑,保护好文物,我和同事决定给这三块石碑找个家。我们主动帮助村组出主意想办法,联系了辖区乡镇和县级相关行政部门,并积极开展普法宣传、动员等工作。历经八个多月的努力,在向辖区乡镇和县级相关行政部门发出检察建议后,这三块石碑被移到了所在地村委会村史馆陈列,得到了妥善有效的保护。
看着陈列在宜就村史馆里的三块石碑
这场美丽的邂逅到此告一段落
作为公益诉讼检察官的我们
也即将开启新的“邂逅”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