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楚雄州检察院以“不等不靠、主动作为”的创新精神,通过DeepSeek大模型本地化单机部署,深化人工智能技术在检察工作中的深度应用,赋能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取得新成效。

创新思维求突破
搭建平台解难题
立足本地区推动检察工作思路理念、方式方法创新的新任务新要求,深度调研检察业务需求与DeepSeek大模型本地化部署的有效结合点,综合考量资源条件,切实提升应用理念,实现本地化部署探索和提升检察工作质效的“双轮驱动”。
针对GPU算力严重不足的困境,技术团队采用“旧服务器改造+纯CPU运行”模式,成功在单台设备上部署DeepSeek 671B、70B、32B三个版本模型,让旧设备焕发新生。通过维修升级闲置设备,在有限条件下以极低成本实现了模型对比测试的基础环境搭建。目前671B模型在纯CPU模式下处理速度达0.59-2tokens/s,基本满足复杂法律文书生成、证据链分析等核心业务需求。
创新成果激活力
实战检验显成效
为实现从夯基垒台、探索创新到部署实施、全面推进的跨步,楚雄州检察院以测试为切口,将探索成果快速转化为高效、实效的实践动能。
自测试启动以来,各业务部门和综合部门全面深度参与测评,内容覆盖起诉书预警把关、法律文书校对、量刑偏离预警、新媒体文案撰写等12类核心场景。
在第五检察部对《不支持监督申请决定书》的智能分析中,模型不仅精准识别出格式瑕疵,更从证据闭合性、法律适用准确性等维度提出修改建议。在第七检察部对民事公益诉讼起诉书的测试中,模型在实体法适用、诉讼请求完善等方面提供多条精准修改意见。多部门经实践认为671B模型在法律逻辑严谨性、案例匹配精准度等方面表现更为突出。
创新举措提质效
单机部署防风险
在缺乏专用算力设备、网络安全风险严峻的现实条件下,为解决数字技术人才短缺和数据安全风险增加等问题,楚雄州检察院采用“单机物理隔离”部署模式,在零网络连接状态下实现研判数据零泄漏风险,同时针对AI幻觉等突出问题,探索建立法律知识库,不断提升精细化程度,在保障安全的同时最大化满足需求。
目前已实现对《审查终结报告》评查、犯罪趋势推演等战略级业务的智能支持,快速处理复杂法律文书。虽受限于单机运行模式(仅支持有限终端接入且需专用存储交互),但“小而精”的部署策略,精准保障了核心业务的司法需求。

下一步,楚雄州检察院将持续深化模型应用场景拓展,计划引入专业设备探索工作网部署,并通过充实法律知识库、完善智能体交互功能,构建“单机保核心、专网扩覆盖”的智慧检务体系,为边疆法治建设注入更多科技动能。